虽然这七年中,刘备蛰伏荆州,没什么大事发生,但他并没有闲着。
除了三陪之外,刘备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。
乱世中什么最宝贵?人才,绝对是人才。刘备就在想方设法招揽人才。
并不是像一些人所说,刘备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,事业一直处在低谷,痛定思痛,直到这个时期才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。其实刘备一直很重视人才,从年少时期组织涿郡少年团,到乱世打拼一向礼贤下士,无一不是为收服人才而努力。
但令刘备有些伤心的是,许多人才不重视他。
这也是为什么早期刘备身边人才不多的原因:不是他不重视人才,而是人才看不上他。
东汉初年的名将马援对光武帝刘秀说过一句乱世名言:“当今之世,非但君择臣,臣亦择君。”
的确,在大一统的时代,士人要想当官,老板没得选。只有一个皇帝,一个朝廷,等于只开张一家垄断公司,人才全由老板随意挑选,不干也得干,想干未必让你干;要当隐士,做闲云野鹤,得家里有房有地有粮有钱。乱世却不一样,老板往往不止一个,以三国来说,就有曹老板、袁老板、孙老板、刘老板等多个,人才也有了选择的余地。这就与今天的大学生就业一样,成了双向选择。
可以选择的时候,到底选哪一个老板?是一门很大的学问。
不同人的选择差异也很大。如同今天找工作一样,应聘者要考虑薪酬待遇、发展前景、企业文化、工作环境等因素,当时的人才选老板同样要考虑这些因素。但每个人最看重的东西并不一样,有些人更看重薪酬待遇,有些人更看重发展前景,有些人看重与老板的私人感情,还有一些人看重企业的特色——虽然乱世中各个老板本质上都是打天下,但还是有所差别的,比如曹操倾向于霸道,刘备则更倾向王道。
当然,每个人看重的因素也不是泾渭分明的,往往是多种因素纠结在一起。
现在我们不妨从找工作的角度,给三国时代的老板们做一个鉴定。鉴于有些老板的成色实在太差,我们只筛选出袁绍、曹操、孙策孙权兄弟、刘备这几位大哥级的老板。
第一回合,论实力。
带头大哥袁绍的实力原本是最雄厚的,所以他麾下的人才也最多,连荀彧、郭嘉等猛人开始也在他手下打工。但他在官渡被曹操打败后,事业开始走下坡路。后来曹操老板兼并了袁老板的公司,就成为天下第一,地位无人能够动摇。孙氏兄弟占据江东,割据称雄,但还没有逐鹿中原的实力。刘备老板公司倒闭好几次,勉强能够依附别人重组公司,更没法和曹老板同日而语。
所以,第一回合胜出者是——曹老板。
第二回合,论业绩。
曹老板凭借首先倡导讨伐董卓、搞定吕布袁术等老板的一系列出色表现,赢得不少分数,业绩十分辉煌。尤其是搞定袁老板之后,已经被公认为最彪悍最能干的掌舵人。孙策老板的业绩也不错,可惜英年早逝,接任的孙权老板还没干出多少成绩,并不为人所知。倒是刘备老板,越挫越勇,百折不挠,凭借打不垮的勇气、打不完的魅力、打不散的团队,虽然业绩不够突出,声望值却上升很快。
第二回合,最终胜出者还是——曹老板。
第三回合,论出身。
东汉是一个很看重门第出身的时代。在这方面,袁绍老板有着先天优势,四世三公的家族地位,除了皇帝无人能比。曹老板虽然也是高干宦官子弟,但比起袁老板那还是有一定差距的。孙老板是小公务员后代,与刘老板差不了多少。不过,世间已无袁老板之后,这几个老板中间出身最好的就是曹老板了。
第三回合胜出者依旧是——曹老板。
第四回合,论政治背景。
起初袁老板被推举为讨伐董卓各路诸侯的盟主,占据政治优势。但建安元年,曹老板抢到汉献帝做公司名誉董事长兼形象代言人之后,顿时万众瞩目,袁老板则黯然失色,孙氏兄弟和刘老板等其他诸侯更是望尘莫及。
第四回合的胜出者,毫无疑问是——曹老板。
第五回合,论企业特色。
袁老板和孙老板的企业特色不是很明显,只是乱世称雄,谋求霸业。相对来说袁老板行事比较犹豫少断,孙策老板比较威猛躁急,年轻的孙权老板的特色还不为世人熟悉。曹老板的企业特色很明显,老板为人多谋略善用人,少拘束重实用,在他带领下的企业,凭借强悍的军队战斗力,屠城杀降样样都干,震慑性很大。但如郭嘉所说,很多地盘都是“徒以威服”,可以说是暴力强权。刘备老板的特色也很明显,思想正统,行事稳重,注重道德建设,仁义之名远播,但同时负面效果是少权变见事迟。总体来说,刘老板的风格是儒家仁政。
第五回合,曹老板和刘老板平分秋色。
通过对四大老板的比较,可以看出曹老板得分最多,他的企业优势最大。所以,很多人才首选的就是曹老板。就连刘备识拔举荐的袁涣、陈群、田豫等人,后来
人才是怎样选择老板的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